宜昌民政以实干争先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2024年1月25日,“迎春送福·爱暖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五峰仁和坪镇举行。
2024年10月11日,夷陵区民政局联合宜昌弘洋康养有限公司、樟村坪镇云霄垭村共同举办“九九重阳,关爱永久”主题宣传活动。
重阳节,长阳龙舟坪镇农村福利院开展庆祝活动,老年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2024年10月31日,“活力猇亭 温暖救助”猇亭区“救助+”公益项目创意大赛在猇亭区综合救助服务中心举行。
2024年11月26日,宜昌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对5家2024年获评5A级以上社会组织进行集中授牌。
远安县民政局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地名文化故事宣讲活动。
编者按
时间镌刻崭新年轮,岁月书写时代华章。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科学指导下,宜昌市民政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创新创造、务实落实的生动实践,书写了一项项既回应民意、更温暖民心的亮点工作,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头版2次、新华社5次、《光明日报》1次、《中国社会报》头版头条对宜昌民政工作经验给予重磅报道。
亮点1
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花落宜昌
2024年10月25日至26日,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其中,宜昌市民政局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宜昌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熊长英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全国民政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作为湖北省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的代表,宜昌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青山赴京参加会议并上台领奖。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青山表示,成绩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市民政局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新征程上,民政工作任务重大、使命光荣,市民政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和市两会精神,推动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实落细,不断擦亮为民服务底色。
亮点2
综合救助“宜昌模式”初显成效
以全国“党建+”社会救助、全省综合救助试点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告知承诺、居住地申享、分散特困照料服务等改革,以“困难群众利益最大化、单项救助政策精准、综合解决群众困难”的总体思路,开展综合救助“实体化运营、项目化管理、可视化展示”的探索。综合救助链接多个部门,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救助帮扶,从前期主动发现、监测预警,到中期灵活运用政策精准救助,再到末端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困难家庭逐步走出困境,初步形成了前端预警、中端保障、末端服务的“宜昌模式”。
此外,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800元/人·月、600元/人·月,提高至880元/人·月、680元/人·月,全年共争取筹集救助资金11亿元,23万名困难群众从中受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亮点3
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全市覆盖全省率先
殡葬工作是民生大事、百姓要事,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市民政局积极推动惠民殡葬扩面提标,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宜昌市关于免除城区(含夷陵区)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通知》,从2023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免除城区(含夷陵区)居民基本殡葬服务等费用。
2024年,随着枝江市、当阳市免除辖区内户籍居民、常住居民、非辖区户籍在市内死亡人员基本殡葬服务费政策先后落地,目前,宜昌在省内率先实现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全市覆盖,全年减免费用1082万元,惠及11768人。推动殡葬改革惠民利民,既让逝者“有所安”,更让生者“有所慰”。
亮点4
社会组织助力社会治理有声有色
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24年9月,宜昌市民政局举办“聚公益微光 建典范城市”社会组织共同助力基层治理公益创投大赛。10月,举行“才聚宜昌·宜社有为”宜昌市社会组织助力“四个重大”暨招才兴业校园专场招聘会,实现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的人才需求和高校毕业生有效对接。11月,举办宜昌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大会,引导社会组织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行动。
为优化营商环境,市民政局大力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推动全市295家行业协会商会减免收费1435万元。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开展宜昌市社会组织建功先行区三年行动和宜昌市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双招双引、交流合作、特色服务四大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共同缔造和共同富裕等五大行动。
亮点5
婚俗改革深入推进稳中有升
近年来,宜昌市瞄准国家“3A”婚姻登记处创建标准,以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强化婚姻登记处阵地建设,推动婚姻登记机关进公园、进景区。市级连续两年举办“5·20”新婚集体颁证仪式,各县(市、区)婚姻登记处常态化开展颁证、婚姻家庭辅导等服务,利用“2·14”“5·20”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集体颁证、新婚沙龙、良好家风家教进社区等特色活动。部分婚姻登记处组织心理咨询师一对一进行新婚辅导,开展新婚大课堂及文明婚俗有奖问答,以多元活动倡导新人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传递喜事简办、婚事新办的新时代婚俗理念。
2023年,宜昌相继实现了婚姻登记全市、全省、跨省通办,与原来的办理流程对比,婚姻登记不再受到户籍所在地的限制,让新人们不再为爱奔波。2024年,联合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在全市推行“不动产登记+婚姻登记”业务联办,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
亮点6
省级养老服务平台运营试点建设全面铺开
在省内率先开展全市范围内省级养老服务平台的扩面试点,坚持从用户的实际体验出发,注重平台的适用性、便民化打造,多次组织机构、老年人用户群体进行试用体验,结合实际向省厅就平台完善提出意见建议。强化各类平台的统筹整合,确定了以湖北省养老服务平台为主体,市级平台作完善配套的发展思路,将市级的高龄津贴、幸福食堂等平台进行优化整合,全面接入省养老服务平台,同时根据湖北省养老服务平台的架构功能,及时向亚行项目代建方提出宜昌市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优化方案,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在全市推广过程中,根据情况打造各类小程序、子平台作为湖北省养老服务平台的补充,不断完善省平台功能及适用性,优化用户体验,确保湖北省养老服务平台全面推广,推动“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确保平台更好地助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亮点7
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圆满收官
2024年,全省仅宜昌、十堰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市民政局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时间安排,圆满完成2700户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开展居家上门服务5800余户,为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为统一标准,确保项目建设与服务质量,项目伊始,市民政局便对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工作任务。同时,以智慧化家庭床位建设为契机,运用信息化平台将智慧化家庭床位建设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和展示,将智慧化信息系统接入全省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实现了不同智慧化平台的互通互联,构建了“智慧养老服务一张网”,不仅有效提升了家庭床位建设质效,更有助于后期全市养老服务智慧化网络体系建设。
亮点8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保障制度填补空白
为推动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个人缴费部分资助政策,市民政局联合市医保、财政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的通知》,明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个人缴费部分由各县(市、区)财政按规定给予资助,填补了我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保障制度的空白。各县(市、区)财政部门筹措20余万元用于全额资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医保个人缴费部分,惠及近60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与此同时,为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精准发力,宜昌市民政部门聚焦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实际需求,投入346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15个,引入专业社工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有针对性地提供筛查摸底、监护评估、个案帮扶、政策宣传、心理疏导、亲情陪伴、能力提升等关爱服务,不断完善关爱保护措施,着力构筑未成年人全方位关爱保护网。
亮点9
区划地名信息化建设高标推进
“乡村著名行动”是新时代地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自行动启动以来,市民政局以数公基建设为契机,上线“宜昌市智慧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市已命名道路情况开展全面清理,形成2090条道路的基础台账,建成宜昌标准路名一张图,实现了宜昌区划地名信息化建设从0到1的突破,推动宜昌区划地名工作从“刀耕火种”时代迈向信息化、数字化新时代。
各地也积极发挥地名的价值和作用,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秭归县创新设置地名标牌,在茅坪镇罗家村以罗家岩屋为原型打造了“云上岩居”等特色地名标志,并将地名文化融入旅游发展,水田坝乡橙谷片区展示、九畹溪石柱村土家田园展示等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推动地名标识品牌建设,培育打造了清江椪柑、水竹园大米、资丘独活、曲溪绿茶、枝柘坪大米、火烧坪包儿菜等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公共品牌。
亮点10
“双轮驱动”营造人人向善氛围
宜昌市慈善总会积极在全市谋划和推动“善源计划”,依托广大城乡村社组织,大力推进以“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为主体的联动项目,持续开展全市上下一体联动的“慈善一日捐”活动,累计筹款11762万元,其中“幸福家园”和“医路同行”项目筹款位居全省市州第一。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群众广泛参与慈善活动,推动慈善募捐从精英慈善向全民慈善转型,努力构建“人人爱善”“人人为善”的大慈善格局,并充分利用“湖北数字公益节”“腾讯99公益日”等规范的网络筹募平台募集慈善资金,打造和完善“宜昌慈善”线上募捐筹款平台,推动慈善线上+线下募捐“双轮驱动”模式建设,赋能宜昌慈善事业发展新生态。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宜昌民政系统将牢记嘱托、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实干担当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为宜昌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走在前、作示范作出民政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峡日报通讯员 蔡冬梅 岳晓林 李陈